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文史萬象 >>地域文化 >> 從保定考出的狀元劉春霖,在民國待遇如何?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從保定考出的狀元劉春霖,在民國待遇如何?

          时间:2022-12-17     作者:保定老年網   阅读

          劉春霖,字潤琴,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狀元,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

          雖然小時候家道貧寒,父母為普通官差,母親則依靠在知府家中幫工做仆養家,但一直沒讓劉春霖為學業而擔憂。

          尤其是劉春霖,表現出極強的學習天賦后,他的父親還特意將他從老家帶到保定,送入蓮池書院中求學,為的就是劉春霖,能夠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將來出人頭地。

          可憐天下父母心,無論個人生活多么辛苦,劉父劉母仍然將劉春霖放在首位,而他也沒辜負父母的心愿,寒窗苦讀十余年,深受院長吳汝綸賞識。

          至光緒三十年,劉春霖同其他同屆考生一同參與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并在第一輪考試中就成功獲取殿試資格。

          至于狀元的爭奪,民間還有個趣聞傳言。當時在眾多主考官心中,劉春霖和另一位廣東考生朱汝珍,不相上下。

          原本眾多主考官,更加傾向于朱汝珍,但當他們將考卷送到慈禧眼前批閱時。慈禧卻對朱汝珍的名字和由來十分不喜,這才讓本是第二名的劉春霖成了狀元。

          有關原因,其一是因為“朱汝珍”名字中帶了一個“珍”字,這讓慈禧聯想到早些年讓自己十分不喜的珍妃。

          其二,則是朱汝珍來自廣東,和當初掀起太平天國起義的洪秀全,來自同一個地方。

          當然,無論民間傳言真實與否,都不能否認劉春霖本人的才華。不過這一屆狀元高中后,到沒有第一時間進入官場做官。

          彼時,晚清政府認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已經不適合大清朝的發展,于是又公費將劉春霖等人送往日本深造。

          沒想到等劉春霖等人學成歸來,大清朝都已經走向了沒落,劉春霖雖是狀元,卻也只能閑置在家。

          民國的經歷

          那么在這之后,劉春霖又遭到了怎樣的待遇呢?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清朝滅亡后,袁世凱最終竊奪了革命果實,并在不久后暴露稱帝野心。作為前清朝的狀元,劉春霖自然也受到袁世凱的重視。

          于是袁世凱便派人對劉春霖做了一系列思想工作后,安排他成為總統府內使,并長期擔任總統府秘書長。

          不過要說重用劉春霖,其實倒也沒有。無論袁世凱,黎元洪還是馮國璋等人,都只不過是將劉春霖當成一個招牌,吸引天下讀書人為他們效命。

          盡管沒能獲得重用,但劉春霖本人彼時能夠享受到的待遇還算不錯,然而好景不長,袁世凱退位,諸多軍閥混戰后,劉春霖也決定辭去所有職務,閉門不出。

          直至后來溥儀皇帝在東北“復辟”,聯合日本人一同邀請劉春霖前往東北做官,則被他嚴詞拒絕。

          這不只是因為劉春霖清楚知道,溥儀與日本人同樣只是讓他前往東北撐門面。更重要的是在劉春霖心里,中國的官員,怎么能在日本人手下做官。

          于是在長達數年的時間里面,劉春霖一直待在北平,1928年左右,57歲的劉春霖辭官,基本沒參與任何政治勢力,從此徹底告別政壇。

             寧做華丐,不當漢奸

          由于劉春霖的名聲與身份,他想逃避政治,但政治不會放過他。時代對他最終的考驗,終于到來。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北。這一年,是劉春霖的六十大壽。家人準備給他祝壽,劉春霖阻止說,現在國不安寧,民不聊生,咱們一家人玩一天就行,不迎客慶祝了。

          然而,隨著生日臨近,滄州、保定的親戚都提前來京給他祝賀。他的兒子劉海云只好請了京劇團在家表演。但劉春霖卻很難高興得起來,他寫詩說:“憂國忍能看彩戲,為傳雪已兆豐年!

          像杜甫“憂國愿豐年”一樣,劉春霖在人生大喜的日子,憂心忡忡,唯有祈愿國泰民安。

          那一年,他寫下了《六十自述》,回顧他的人生!捌缴静辉跍仫枴,“不崇高第崇高行”,在時代大變局中,他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向近代轉型的一代人,卻難能可貴地保持了家國情懷。

          他是中國科舉時代最后一個狀元,驀然回望,在他60歲時,也僅有他這個末代狀元碩果僅存于世。這讓他無比悲涼:

          “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

          他老了,社會擔當卻不減當年。

          1933年,黃河決口,河北遭災。劉春霖利用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聯合發起成立“河北移民協會”,組織募捐和移民。在包頭附近建立了“河北新村”,兩次共移民330多戶,1100多人。沿途費用都由劉春霖自己承擔。

          1934年,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拉攏劉春霖共同輔佐溥儀,許以教育部長一職。劉春霖斷然拒絕,并宣布與溥儀決裂:“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

          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失守在即。同鄉好友金選三假稱自己病重,將劉春霖騙到天津,并在英租界為他找好了安全住處。

          劉春霖住了一陣子,驚聞北平淪陷,潸然淚下。他對金選三說:“父老慘遭蹂躪,我當了逃兵,真是愧對先祖之教導!彼闳晦o別金選三,回到了淪陷中的北平。

          后來,大漢奸王克敏、王揖唐等人在北平組成“華北政務委員會”傀儡政權。

          王揖唐與劉春霖是同科進士,又同在日本留學,平日頗有些交情。為了裝點門面,王揖唐親自帶著禮物去請劉春霖出任偽職,劉春霖當即表示:“寧做華丐,不當漢奸!”誓不依附日本侵略者,并怒斥王揖唐等漢奸是“筋骨軟的東西”。此后閉門謝客。

          據說王揖唐惱羞成怒,鼓動日本兵將劉春霖一家趕出家門。劉春霖一度流落街頭。后在社會輿論干預下,劉春霖才被允許領回個人財物,回家居住。

              在日本人看來,劉春霖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總歸只能靠向自己這一方。卻沒想到劉春霖仍然十分硬氣,僅靠賣字為生,一直勉強支持。等到日本人耐心耗盡,打算不顧一切將其殺害時,得社會各界人士的救助,劉春霖成功逃脫。

          盡管人生最后幾年,與家國同落難,劉春霖生活已經潦倒。但他保持了民族氣節,錚錚鐵骨,照耀青史。

          1942年1月,71歲的劉春霖去世。

          中國最后一個狀元走了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