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假的!這十條防疫“信息”千萬不要信时间:2022-12-13 隨著防疫政策調整,在網上看到不少防疫“消息”。用56℃的熱水洗澡能預防病毒?吃橘子會導致抗原檢測呈陽性?發熱時“混著吃、加藥量”燒退得快?世衛組織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黃桃罐頭為啥突然火了?吃綠豆、大蒜可以防病毒? 科學防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消息是否可靠? 網傳一: 用56℃的熱水洗澡能預防病毒? 近日,有網傳“用56℃的熱水洗澡能預防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提到:56度的水,30分鐘即可殺滅病毒,熱水給物品消毒可以。 Q真相 ●你泡的溫泉40度就一頭汗了。你家熱水器最高水溫也只能調到60度,洗澡時候如果是淋浴,夏天的適宜溫度是42度,冬天是45度左右。個別喜熱的也就46-48度。用56度的水洗澡能燙哭你!這么熱的水洗澡,病毒防不防不知道,先得熱射病了。 網傳二:吃橘子會致抗原檢測呈陽性? 近日,網傳“吃完橘子做抗原會變陽性”,有人把橘子汁擠在新冠抗原試劑檢測盒上做實驗,結果顯示陽性。 Q真相 ●抗原檢測一般是鼻拭子的樣本采集,并不是口腔咽喉部的樣本采集,所以與口腔中的物質無關,一般日常飲食不會影響抗原檢測結果,網傳“吃完橘子做抗原會變陽”的說法不可信。 ●抗原檢測試劑盒只有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下,檢測結果才有效力。把橘子汁、酒水等滴入抗原中做實驗,毫無意義。 網傳三:混著吃,加藥量,燒退得快? 近網傳當出現發燒和感冒癥狀時,多種藥物混著吃,病情好得更快。還有的說,加大藥量后,燒退得快。 Q真相 ●擅自加大藥量并不會好得更快,反而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按照說明書上的劑量或者遵醫囑來吃藥才是安全的做法。 ●很多復方感冒藥、中成藥中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隨意混用會增加藥物過量的風險。 ●在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否則可能過量攝入對乙酰氨基酚。 網傳四:按“新冠吃藥順序圖”用藥? 近日,多張“新冠藥品清單”在網上流傳: 有所謂“新冠吃藥順序圖”,還有一些民間偏方。 Q真相 ●在流傳很廣的“新冠吃藥順序圖”中,相關藥物都是治療發熱、感冒的常用藥物,但都需對癥下藥,服用時有禁忌。 ●服用藥物應考慮患者的證候和當時的氣候等條件,不能盲目服藥。 ●用藥時還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保質期。 ●慢性病患者可以提前找醫生進行咨詢,避免盲目用藥。 網傳五“世衛組織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 Q真相 ●這是一則過時的消息,不適合作為如今用藥的參考。 ●該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在當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很快做了澄清,表示這個建議并不是反對使用布洛芬。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表明,感染新冠可以使用布洛芬。 網傳六:“長期戴口罩會導致肺結節”? 近日,一段短視頻在圈群流傳,有所謂醫生稱“常戴口罩會造成肺結節,而且口罩中的環氧乙烷致癌,影響身體健康! Q真相 ●合格的醫用外科口罩,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并不會掉渣被我們吸入肺里引起危害。 ●良性肺結節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空氣污染、細菌感染、血管性疾病、炎性疾病等,但這些都跟口罩沒有關系。 ●國家對使用環氧乙烷消毒口罩,有著嚴格標準。正規渠道購買的合格口罩,可放心佩戴,不用因為環氧乙烷而困擾。 ●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正確佩戴口罩,仍然是目前抵御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之一。 網傳七:黃桃罐頭能緩解新冠癥狀? 如今,面對新冠病毒感染,有些人將黃桃罐頭列入居家康復囤貨清單。 Q真相 ●黃桃罐頭營養豐富,對于許多因為感冒發燒胃口變差的人來說,適量的黃桃還有助于補充能量、提振食欲。 ●但它更像是甜蜜的“安慰劑”,無法緩解疾病癥狀。尤其是咳嗽時不要食用,可能會加重癥狀。 ●網友的熱議更多是一種對童年、對家鄉的情懷關于藥效不必信以為真。 網傳八:紫外燈0.3秒消滅新冠病毒? 近日有公眾提出,說紫外線消毒殺菌率達到99%以上,對于消滅流感病毒0.3秒就可以了,用于降低新冠病毒傳染致病性0.3秒時間就足夠了。 Q真相 ●紫外線具有比較好的殺菌效果,但是穿透力比較差,所以它需要在適用的范圍內去使用才能保證消毒效果。 ●傳統的紫外線燈一般情況下消毒作用時間要半個小時,目前還沒有看到權威的研究證明0.3秒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到消毒作用。 網傳九:消毒劑的濃度越高越好? 疫情期間,日常居家需要做好消毒。有部分公眾認為,“消毒劑濃度越高,消毒滅菌的效果越好! Q真相 ●消毒劑的濃度過高或過低均無法達到應有的消毒效果。 ●濃度越高的消毒劑往往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會對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甚至可能引發器官、組織受損風險。 ●消毒劑應按說明書標簽進行稀釋后使用,消毒使用酒精應選用70%-80%濃度。 網傳十 :吃綠豆、大蒜可以防病毒? 近日,網傳說中醫說綠豆、大蒜這些都可以解毒。 Q真相 ●根本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綠豆,大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更別提抗新冠病毒了。不管你是煮著吃,烤著吃,榨汁吃還是直接生吃,都沒用。注意這里的“毒”和我們認為的“病毒”并不是一個意思! 謠言千萬條,理性第一條。在網絡信息泛濫的時代,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跟風轉發真假不明的信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