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銀發浪潮而來,老年再就業的春天或許到來时间:2022-11-30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開發“老年紅利”的呼聲也逐漸興起,不少“初老族”渴望重返職場,老年人再就業的春天或許正在到來。 一、高齡就業人口均超250萬 我國老年就業人數總體約6600萬人,占我國老年人口的25%。在地區分布上,我國老年就業人群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其中山東省老年就業人數以約600.9萬位列第一,四川、河南、江蘇緊隨其后,共有八個省份邁過了250萬大關。西藏、青海、寧夏等地區的老年就業人數則較少,其中西藏的老年就業人數最少,僅有約3.9萬人。 整體來看,老年就業人群的地區分布與就業人群的地區分布較為接近。但就業人數最多(6200萬)的廣東省,其老年就業人數僅有195.1萬人,排在全國第11位。 我國老年潛在就業人口具有基數大、增速快的特點!吨袊欣夏昃蜆I創業2020年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為57.5歲。而美國、德國、日本的平均退休年齡為65歲。 二、“銀發族”涌入勞動力市場 近日發布《2022老齡群體退休再就業調研報告》顯示,46.7%的老年人重返就業市場為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19%的求職者希望發揮一技之長,繼續追求職業發展;34.3%的求職者通過再就業補貼家用、增加收入來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某大型招聘平臺報告顯示,50歲及以上提交簡歷的求職者同比增長32.4%,增速是35歲以下求職者的4倍多。目前中國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口中,有意愿留在勞動力市場的比例大約在40%左右。 59歲的朱強是那34.3%中的一個。年輕時為了養家糊口,他常年在外打工,如今孩子們陸續成家立業,他也沒停下,而是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耙环矫媸情e不住,另一方面還是為了孩子!彼f,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自己多攢點錢,既補貼家用也減輕孩子們負擔。 在我國,退休年齡總體上為男性60歲、女性50歲或55歲。對于正在逐年延長的全國人均壽命而言,五六十歲低齡老人仍有精力和活力。這些人完全閑下來并不適應,還有參與社會的需求。這些‘新’老年人或是發揮專業所長,或是出于個人愛好,或是希望奉獻社會,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發揮余熱的意愿。 “雇傭老年勞動者,企業無需為其繳納社保,減輕了用工成本,而且跟年輕人相比,他們不把對薪酬和晉升的追求放在首位,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币晃粡氖氯肆Y源服務多年的人員談到,“銀發族”在就業市場有其優勢,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尤其受歡迎。 “老年人再就業對社會而言,既增加了勞動力供給,改善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又使得老年人力資本得到更好的開發利用,避免了人力資本的浪費,促進了經濟增長;對個人與家庭而言,既增加了參與社會的機會,又增加了收入,還維持了老年人‘老來還有用’的價值感!從事老齡教育工作的馮教授表示。 三、“老有所為”還需多方護航 “老年人找工作不容易!”62歲的張琳最近有些苦悶。退休后,照顧孫女成為她生活的重心。孫女開始上學后,耐不住寂寞的她想要找份工作,卻卡在了第一關:“以前搞技術,這幾年知識更新太快,返崗很困難,精力也跟不上。想要換個方向,但不知道能做什么! 不少像張琳一樣的銀發族雖然渴望重返職場,但由于就業競爭力較弱,加之信息來源單一,導致擇業范圍狹窄。而傳統的老年教育側重于“老有所樂”,無法提供就業指導和技能培訓。此外,很多老年人已超過退休年齡,和用人單位是否構成勞動關系往往引起爭議。當遭遇勞動侵權、發生工傷事故時,如何保障自身權益,也是老年人不得不關注的法律風險。 “企業雇傭已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雙方不屬于勞動關系,而屬于勞務關系,但也應當簽訂合同對雙方權利義務進行明確固定,以防發生糾紛時無據可循!河北亞華律師事務所劉律師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但企業不能以為雇傭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就是“法外之地”,一樣應當對其雇員的人身安全負責并簽訂勞務合同。 四、老年人就業還需重視和探索 關于老年人就業,國家已有明確的政策導向。2021年11月,我國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以及“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同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踐行積極老齡觀”,“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加強老年人就業服務,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 “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強相應的教育培訓,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鑒日韓等國家的經驗,為再就業的老年人提供法律保障,讓低齡老年人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從事老齡工作人員表示,當前,越來越多的老年大學等老年人培訓機構已經不再局限于開設手工、攝影等休閑福利型的老年教育,而是陸續增加了育兒托育、家庭教育、照顧高齡老人、智能手機培訓等技能培訓課程。而這些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縮小數字鴻溝、緩解家庭育兒矛盾的效果。相關行業也可以研發一些老年友好型的輔助工具,更好地助力老年人再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