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文史萬象 >>地域文化 >> 徐水舞獅: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徐水舞獅: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

          时间:2022-11-20     作者:保定老年網   阅读

          獅子是祥瑞之兆,能帶來吉祥安康。每逢節日慶典,保定的舞臺或廣場上,總有一群可愛又威武的小獅子,翻騰跳躍,調皮又討喜。在紅火熱鬧之余,人們也由此寄托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非遺之魅 | 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徐水舞獅

          徐水舞獅被稱為“北獅之宗”。與南獅具有較多的武功和高難技巧的特點不同的是,以徐水舞獅為代表的北獅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內容。其最大特點就是將溫順的“文獅”和勇猛的“武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文獅重在表現獅子的靜態和性格溫柔的一面,恐嚇時的怕,互相親密時的吻,期待時的盼以及撓癢、舔毛、伸腰、打滾、掏耳朵、打舒張等細節,動作細膩逼真,神態風趣可愛。而武獅則重在表達藝人的高超技藝,通過獅子出洞、翻山越澗、登山直立、踩球過橋以及跳、轉、騰、撲等動作,把獅子兇猛威武的一面表現得活靈活現,尤其是梅花樁、三獅踩球的表演,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非遺之魅 | 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徐水舞獅

          非遺之魅 | 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徐水舞獅

          徐水舞獅的樣貌同樣不同于南獅,是仿照歷代石獅的形態來做的,獅頭古雅圓大,前額寬闊高聳,雙眼黑亮而有神,鼻子前伸而凸起,嘴巴張閉有度,五官起伏有致,加之頭頂彩球的映襯,更顯得獅子既威武雄壯又憨態可掬。尤其是脖子上掛的一圈響鈴,隨著獅子搖頭晃腦的動作叮當作響,十分招人喜愛。

          非遺之魅 | 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徐水舞獅

          非遺之魅 | 祥瑞送福來 傳承留心間——徐水舞獅

          相傳,民國十四年(1925年),徐水北里村大戶牛耀去世,牛家從定興縣北迎邱村請來獅子會。由于獅子會首次到異鄉演出,演員們格外賣力,贏得了北里村民連聲叫好。此次獅子會的演出,給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內幾人商議,決定成立自己的獅子會,專程從北迎邱請來三個師傅傳藝。這便是徐水舞獅的起源。

          后經老一輩藝術家研究,將獅子上彰顯兇煞的青色褪去,改為紅黃搭配,讓人感覺更加親和;獅皮也由原來的麻制改為牦牛尾毛;技術動作也在原來的高、驚、險的基礎上更注重巧與美的結合。徐水舞獅得以迅速發展,以民間花會形式繼續傳承著,演繹著。

          徐水舞獅在中國獅舞乃至民間藝術表演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于2006年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曾經它作為民間藝術瑰寶,代表國家多次出訪演出,讓世界在小獅子的翻騰雀躍中感受中國的熱情和魅力。如今,非遺傳承與保護依舊火熱,讓更多的人欣賞、愛上徐水舞獅仍是其前行的方向。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