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涉老政策 >>老齡資訊 >> 老齡群體再就業意愿強,第二次人口紅利待開發
          政策解讀
          更多
          详细内容

          老齡群體再就業意愿強,第二次人口紅利待開發

          时间:2022-11-17     作者:保定老年網   阅读

          圖片2.png

          近日一份人力資源調研報告顯示,68%的老年群體退休后再就業意愿強。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揮余熱和作用的潛力較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人民網研究院相關主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建議,打破老齡群體就業的年齡歧視,保障他們就業中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搭建就業服務平臺,以稅收優惠或補貼激勵企業招聘老齡群體。

          b1ec30dcfdda43da81e7754740107631.jpeg

          綜合人力資本水平提高 第二次人口紅利待開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為8.8億人,而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08年,為10.75年。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0年提高了2.47歲。

          “伴隨人口轉型,人口機會和人口紅利都在轉型,不要輕言人口紅利消失!蹦祥_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新曾表示,我國第一次人口紅利得益于勞動力占優勢、撫養比較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條件。第二次人口紅利則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潛在人力資源及第一次人口紅利開發時積淀的人力資本。

          他指出,我國人力資源優勢逐漸弱化的同時,人力資本積淀日漸厚實。一方面,健康人力資本改善顯著,居民健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教育人力資本大幅提升。綜合人力資本水平的大幅改善,不僅是延續中國經濟奇跡的關鍵動力,更是人口負增長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機遇。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李晶表示,由此可見,老齡人口中蘊藏著巨大的人口紅利。與以往的老年群體相比,60后老年群體健康狀況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社會保障水平更好,他們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性更高,就業意愿更強烈。這對于老齡人力資源開發而言是非常好的基礎。

          前述調研報告顯示,46.7%老年人重返就業市場為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19%希望發揮一技之長,34.3%通過再就業補貼家用、增加收入來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圖片.png

          老齡群體就業限制多 企業用人顧慮大

          一些企業聘用老齡群體,緩解了用工難和用工貴問題。北京一家國企的管理人員介紹,很多老齡員工都是經過培訓的產業工人,他們的就業意愿更強,穩定性更高。聘用老齡員工不僅滿足了老年人再就業需求,還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和用工貴問題,是一種雙向利好的選擇。

          他也指出了聘用老齡員工的一些問題,如老年人突發性健康問題,老年人招聘渠道不順暢等。李晶在研究中也發現了諸如此類的問題。她認為老齡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相關政策和配套服務是不完善的,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老年人無法與用人單位建立正式的勞動關系,這一點增加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的風險。此外,缺乏就業信息渠道、老年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老齡群體不了解崗位需求、不具備崗位技能,另一方面企業無處尋找合適員工。

          來自人力資源服務商的調研報告顯示,老齡群體在求職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年齡限制,41.3%老齡受訪者曾因“年紀大”被拒絕。28%和16.3%受訪者表示精力不夠旺盛、沒有專業技能是再就業中面臨的難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童玉芬表示,勞動力市場存在著老年人就業需求的自然排斥,這個排斥來自于人為的偏見和歧視。社會經濟發展中有不少行業需要老年人力資源進入。

          比如傳統的高技術含量行業,難以很快進行年齡替代,知識型、技能型老年人口依然發揮重要作用;一些以智力和經驗為主的行業如中醫等,越老越有價值,這也是年輕人替代不了的;一些新興行業,如高齡老人的照料和護理等,低齡老人也有獨特優勢,隨著人口老齡化,這種需求會越來越大。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改變了老年人因體力限制難以就業的狀況。

          v2-81e8a7106dabb3ec2bac7a01f7c93efe_r.jpg

          營造友好就業氛圍 切實發揮政策效力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鼓勵支持老齡人力資源開發。如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老年人勞動就業權益和創業權益。

          如何進一步落實這些政策措施?專家普遍認為,開發老齡人力資源,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改變對老年人的傳統看法,形成包容友好的就業氛圍,切實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提供相應的支持,真正實現老有所用、老有所為。

          專家建議,以法律手段禁止勞動力市場的年齡歧視,明確再就業老年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為勞動關系,在工傷保險、職業病防治和最低工資保障等方面給予老年人同等待遇;完善老年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建立老年人才庫、信息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和老年人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詢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出臺稅收優惠或補貼激勵政策,鼓勵企業招聘老年人。

          此外,推廣適合老年人的工作模式,如彈性工作時間、兼職工作形式、遠程工作方式等;為老年人出行、工作、生活提供更安全、友好的環境。

          童玉芬還建議,政府在老年教育和培訓上提供政策支持,為老年人進入社區老年大學、甚至普通高等院校繼續接受教育提供便利,不僅在經濟上給予補貼,還要在專業課程的安排、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等方面做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