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文史萬象 >>地域文化 >> 為何出了“五服”才不是親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嗎?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為何出了“五服”才不是親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嗎?

          时间:2022-08-29     作者:保定老年網   阅读

          優生優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其中禁止近親結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規定。但其實不止現在,在古代的時候,為了保證新生兒的健康,在婚配的時候就已經禁止近親結婚了。于是,出現了一條規定,即“五服”之內不可以成親。

          而這個五服,就代表相對較近的親戚關系,也是衡量血緣親疏的一個標準。當然在官方口中,還有另一個形容血緣和族系關系的說法,那就是“九族”。有趣的是,這兩個說法所說的親屬范圍并不相同。

          而且,五服最初并不是形容親戚關系的專用名詞,而是代表統治范圍的衡量單位。那么,它是怎樣演變成,描述親屬關系的詞語的呢?它和“九族”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統治范圍與貴族服飾

          最初的五服是在帝國統治中,以國都為中心的五個同心圓范圍,分為侯、甸、綏、要、荒,每圈相隔五百里。以侯服為最近,荒為最遠,所以在古代,通常以蠻荒代指距離遙遠的地方。

          這些地方,也通常因為距離文明社會遙遠,所以被冠以野蠻落后的觀感,也是流放犯人的指定地區。當然,劃分范圍除了加以區分以外,還包含著進貢的規矩,距離王都越近,朝奉的頻次越頻繁。

          比如,位于侯服區域的要求每日朝奉,而在第四層的要服,只要一年一次就可以了。這是最早的王權劃分范圍,也因為上古時期,對于數字“五”的重視,隨之出現了很多跟五相關的等級劃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五服”也成為了,以服飾來劃分階層的一種方法。當然,這個階層并不包括平民以及地位更低的奴隸等,只是統治階層排序的規則。這種“五服”從上至下分為:天子,諸侯,公卿,大夫和士。

          其中,最高等級的是最高統治者,然后是王權的維護者和既得利益者們。排在末尾的是官員和讀書人,他們只是被選中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一些人群。因為讀過書有了名望,才得到高于普通勞動者的地位。

          從五服的前兩種解釋來看,無論是地域劃分還是階級劃分,都奠定了儒家思想統治的結構基礎。作為強調階級感的一門統治哲學,儒家對于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每一個人,都在他們出生的那一刻,就為他們安排好了各自的角色。

          而這樣做的最大目的,就是保證封建統治的穩固。只要每個人都安于自己的階層,那么就是儒家眼中,最完美的社會狀態。這樣的理論依據,也是我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很多國家的原始統治模型。

          喪服區別

          有一句被讀書人奉為圭臬的話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很多儒家教育者,公認的理論實踐過程。那么按照這樣的聯系,把治國方針用于家庭管理,也就順理成章了,所以五服很快也被應用在家庭中。

          如果以一家之主指代君王的話,如何衡量親屬的遠近,就可以使用“五服”看出來。在現代的很多地區,用“五服”代指親戚關系,仍然被廣泛使用著。

          在家庭中,“五服”的一個特征也和服飾有關,但這里的服飾卻略顯特殊,指代喪服。也就是如果有人去世,可以根據身穿喪服的款式、質地,來確定此人和死者的親屬關系。

          根據古籍中的記載,以前的喪服分為五類,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從繁復程度上來講,斬衰最重,緦麻最輕,而越繁復,說明和死者的血緣越密切。比如第一等的斬衰,只有純粹的直系親屬可以著裝。

          而子女為父母,長子長孫為祖父,妻子為丈夫等等,不但要穿生麻的喪服,而且還要服喪三年。除了服裝以外,包括發型、冠冕、鞋履和手杖等都要符合規矩。而且,在服喪期間不得飲酒作樂,不得婚喪嫁娶,甚至當官的都要辭官回家,謂之“丁憂”。

          而到了“緦麻”這一層,不但衣服換成舒適的細麻布,服喪的時間也變成了三個月。至于親戚關系再疏離一點的其他人,隨著時代的演變,漸漸的已經不需要服喪了。

          不過,因為親人過世是小概率事件,在平時還是需要用一個概念來劃分親屬的,于是,“九族”概念就開始被發明出來了。

          五服與九族

          很多人對于“九族”的概念,基本來自于影視劇作品中,關于禍事來臨時被牽連的橋段。因為一人犯法,如果罪大惡極,常常在制罪的時候有“誅九族”的罪責。那么這個“九族”指什么呢?

          關于“九族”有兩個說法,一種是認為指從高祖到玄孫,用現代語境解釋就是“曾曾祖父”到“重重孫”;還有一種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犯罪,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侄子外甥、叔叔阿姨等人外,就連妻子和岳父岳母也難逃一死。按照刑法的嚴苛角度來看,后一種明顯更加可信。

          這樣嚴格的連坐制度,創造之初也確實抱著震懾宵小的初衷。至于實行到后來的效果如何,這一點就見仁見智了。九族可以看作五服的一個發展,是以父族體系為主的“五服”說法的一種補充。

          民間常用“出五服”表述,血緣和親戚關系的疏遠。在婚配的時候,也通常以是否出五服,來判斷近親關系是否確切,是否具有生育健康后代的可能性。從九族和五服的對比可以看出,五服用于統治,而九族用于量刑。

          九大于五,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犯罪,可能來往不多的人們都會受到牽連。對于無辜的人們,這也算是飛來橫禍了。

          結語

          治國之時用之以寬,懲戒之時從重從嚴。這恐怕就是,古往今來君王們帝王之術的核心要義了。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