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尹南軒:從保定山區走出的傳奇司令(四)时间:2022-06-05 肩挑重擔,歷任兩所炮校校長,炮兵搖籃“搖”出導彈英才 1955年2月,尹南軒經19兵團選拔推薦,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成為該系第3期的學員。在校期間,尹南軒非常珍惜深造的機會,學習全力以赴,廢寢忘食。從基本的軍事知識到現代化戰爭理論,他都認真學習,遇到困難就反復鉆研,共同探討,或向教員請教。當時,我軍自己培養的具有較高軍事理論水平的教學人才較少,為解決教學師資問題,劉伯承院長特地從原國民黨起義和投誠將領中,選拔了一批具有較高軍事理論和教學能力的人才擔任教員。由于這些教員與美軍有過密切的接觸和交流,對新式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方面了解得多。因此,尹南軒不恥下問,勤奮請教,成為軍校少見的各門功課成績都是優秀的學員。正因如此,畢業后組織上分配他到新組建的宣化炮兵學院,擔任合同戰術教授會主任。在這一崗位上嘔心瀝血,開創了教學的新事業,積累了現代式教學與組織工作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他以后領導北京炮校和武威炮校具有很大的幫助。 1959年,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了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示。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軍事院校首當其沖。宣化炮兵學院成立了毛澤東軍事著作教授會,尹南軒被任命為教授會首任主任。他在教案編寫和教學準備工作中,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所做的讀書筆記和完成的教材、教案草稿,就寫滿了近30多個筆記本,閱讀的《毛澤東選集》和相關參考資料的頁邊,也都寫滿了體會和批注。在教授會全體干部和教員共同努力下,很短的時間內就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教學準備工作,按時為學員開講毛澤東軍事思想等課程,深受學院和學員好評。 為培養我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指揮干部和技術干部,1960年12月,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下達命令,尹南軒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炮兵學校校長。在北京炮校校長的崗位上,他擔負兩項重要的任務,一項是把北京炮校當前的教學任務搞好,把軍校學員培養成優秀的初級炮兵指揮員。另一項任務是準備好培養方向的轉型,根據上級的安排,順利地從一所常規炮兵學校轉變為一所培養導彈部隊初中級指揮員的學校。為此,他雙管齊下,合理安排工作,在提高常規炮兵干部培養質量的同時,開始推進北京炮校培養任務轉型的工作。尹南軒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在調查研究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與政委協商之后,親自起草了校黨委《關于加強訓練工作的決議》草稿,提交黨委會討論通過后,他深入課堂,親臨教研室,逐項抓緊抓好決議的落實,有效推進了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尹校長辦常規炮兵院校是內行,但對導彈教學感到陌生,為盡快適應教學需要,他深入第一線了解情況,跟班聽課,廣泛傾聽意見,集思廣益,很快把握了特點規律,理清了教學思路。依據軍委炮兵指示精神,對學校建設、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規劃、規范,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和具體要求。在教學上,有針對性地推出了8種教學法,即:系統講解法,逐步深入法,深入淺出法,圖表形象法,實物觀摩法,板述提煉法,教學相長法,個別輔導法。這樣以來,既密切了教員與學員的關系,又使一些疑難問題迎刃而解。 尹校長重視抓教學的組織計劃,特別是教學質量的提高。他非常重視備課、聽試講,特別是重視聽基礎課及高等數學、物理、化學新教員的試講。為抓教學方法改進,提倡精講、多練、討論式的啟發教育,組織經驗交流和講評。 尹校長對軍人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視。經常講:“學校是培養干部的大熔爐,沒有嚴格的訓練和優良的作風,是培養不出好干部的”。尹校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重視人才培養,他主持制定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突出基礎,強調根深葉茂。從全軍部隊、院校、科研機關,選賢任能,充實機關業務部門和教員隊伍。選送年輕、有培養前途,暫無授課任務的教員去地方大專院校培訓。為開展電大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他把全校僅有的兩部電視機放在訓練部電大教室,兩輛交通車優先保障送電大學員去聽輔導課。他經常深入課堂、操作場聽課,及時指導教學,同時也相應提高了自己文化知識和專業水平。他堅持常和學員促膝談心,交朋友,絲毫看不出校長的架子。 北京炮校培養目標的轉型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尹校長首先從解決師資問題入手,經過嚴格的審查后,選拔了包括一些教研室主任在內的教學干部和教員赴西安炮兵技術學院學習進修,為導彈技術教學準備師資力量。其次,成立了一個學校黨委直接領導的“七號辦公室”,由教務科長王克(后曾任沈陽軍區司令員、總后勤部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進入導彈系統人員的篩選工作。 尹南軒擔任北京炮校校長時,正值我國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物質生活條件很差,為克服這一困難,他在做好學校日常工作和培養方向轉型籌備工作組織領導的同時,想方設法狠抓了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順利度過了難關,完成了學校的各項任務。 1962年,臺灣的國民黨軍在美帝國主義的慫恿和支持下,從春季開始就積極籌劃竄犯東南沿海地區,妄圖實現反攻大陸的圖謀。6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準備粉碎蔣軍竄犯東南沿海地區的指示,要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提高警惕,從各方面做好準備,決不讓蔣軍的罪惡陰謀得逞。 為適應戰備需要,軍委炮兵決定將北京炮校的近千名學員提前結業回歸原建單位,以充實基層骨干力量。命令學校必須在一周之內完成此項任務。這批學員是學校首次招收優秀班長和骨干,培養預提干部的(往期學員都是部隊干部),學校教員隊伍中出現了擔心思想工作不好做的反映。尹校長知難而上,自上而下,親自做教員、學員的思想工作,僅5天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學員結業歸隊的任務。 在完成了送走近千名學員的任務之后,北京炮校加快籌備轉變為導彈學校的步伐。參加西安炮校進修歸來的教員們,翻閱大量教學課程的物理、數學等課本。7號辦公室的審干工作也進入了尾聲,這時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學校需要選擇一個隱蔽保密的地址。為尋找這樣的地方,炮兵司令部有關領導協同尹校長多次到北京郊外選址,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 恰在此時,炮兵第二次院校調整會議召開了。根據軍委關于精簡機構的精神,北京炮校要同武威炮校合并組建導彈學校,做出撤銷北京炮校并將校址讓給位于沈陽的炮兵研究所。如此一來,原來的調整和改組為導彈學校的步驟已被打亂。而且根據上級安排,只有尹校長和任副校長率領一部分挑選出來的干部、教員赴武威,政委和副政委調整到別處任職。整編工作重大的責任落在了尹南軒的肩上。為掌握領導的主動權,他果斷于7月28日召開全校干部大會,在報告中著重講清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精簡機構的精神,講述了用大道理管小道理的原則,以及怎樣認識和正確對待西遷問題等,最后強調共產黨員必須服從組織決定,革命軍人必須服從命令。 會后,全校工作重點轉向西遷搬家,開始部署搬家中的一系列要做的工作和具體解決的各類難題上。尤其是干部和教職員工的去留思想問題,以及北京炮校移交炮兵研究所后,不讓在京工作暫時又難隨西遷人員的家屬們留在營區等系列問題。他通過大量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走與留的人員思想工作;通過走訪地方單位,爭取到朝陽區委書記的大力支持,從地方騰出十多套住房解決了留在營區的家屬無處居住的難題。在尹校長精心計劃和周密組織下,北京炮校的搬遷工作按計劃順利完成。 1962年11月,他登上了開往武威的火車。在西去的列車上,他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認真思考武威炮校即將面臨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還抽出時間與同一列車的教員和學員們談話。隨同尹南軒大校一起赴任的隊伍中,有著名戰斗英雄李啟元,出任武威炮校訓練部副部長,后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司令員;出任訓練部副政委的陳海寬中校,后任某基地后勤部副政治委員;出任武威炮校訓練部教務科長的王克少校,后任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上將軍銜。 搬遷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尹南軒迅速把精力轉移到教學工作上。學員來自全軍炮兵部隊的優秀骨干,他們的常規炮兵技術與政治素質都很高,但是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導彈技術是一門全新的復雜技術,為了使大批從未接觸過導彈技術的學員迅速掌握這一技能,能夠擔當導彈部隊的指揮和技術工作,尹南軒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但自己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情況,跟班聽課,獲得第一手資料。而且組織指導機關各相關部門深入基層,廣泛聽取教員和學員的意見,集思廣益,總結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很快把導彈技術的特點和規律理清了。 在此基礎上,根據軍委炮兵指示精神,他對學校建設和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規范,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和具體要求,有力地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廣大教職員工和學員保持高昂斗志,他們開動腦筋,自制簡單教具與形象教學法,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員一起切磋,總結出來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學員們用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彌補了文化基礎以及實際經驗方面的差距,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當一批批學員被分配到部隊后,不但熟練掌握扎實的導彈技術知識和指揮能力,而且具有導彈部隊所特有的嚴格作風,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才干,深受好評。 導彈第一營是我軍組建的第一支導彈部隊。該營即是一支獨立的作戰部隊,也是武威炮校教學訓練的輔助部隊。新的武威炮校成立后,由軍委炮兵授權武威炮校領導導彈第一營。尹校長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對于配屬學校的導彈第一營,非常關心,經常檢查該營的工作,給予具體指導。當時限于我國的技術和經濟力量不足,導彈武器數量少,非常珍貴。從保護導彈使用壽命出發,限制部隊對導彈武器的實際操作。為了解決沒有實際操作訓練,很難使官兵獲得實際鍛煉的經驗,很難提高部隊戰斗力這一問題,尹南軒多次與導彈第一營營長李甦進行深入的交談和討論,就如何能夠使部隊實際操作導彈武器,提高部隊戰斗素質,研究出了使用模擬器材,實時模擬訓練的新路子。對于李營長所倡導的“先當好步兵,再當好技術兵”的訓練思路,給予充分的贊揚和推廣。 他鼓勵導彈第一營的干部們與武威炮校的教員們對口交流,學校教員們將新編寫的教材、教案講給導彈第一營的干部和戰士們聽,征求他們的意見。在此期間,他還把全軍興起的“郭興福教學法”,應用到教學上和訓練中,并且抽出更多的時間到導彈第一營指導訓練,使該營訓練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他還積極向炮兵首長建議把該營提升為團的建制,使這個導彈營變成了導彈團。后來,在導彈實裝點火訓練中,該團表現出色,點火成功。 實踐證明,在尹校長的領導下,武威炮校的辦學是非常成功的。正應驗了一句名言,“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武威炮校這所環境艱苦、規格較低的學校里,培育了許多棟梁之材。二炮原司令員靖志遠,原副司令員葛東升,原副參謀長汪維勛,二炮指揮學院原政委趙貴卯等一些高級指揮員,還有一大批具有較深造詣的專業技術人才,都畢業于這所軍校。他們作為導彈部隊的棟梁之材,為第二炮兵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4年6月的一天,一門自行研制的東風一2型中程地地戰略導彈在某地發射成功。隨著我國戰略導彈技術的發展以及導彈部隊建設的進展,不久,中央軍委決定建設戰略導彈發射陣地。此后,尹南軒奉命開始了執行一項新的艱巨任務的軍旅生涯。
上一篇情滿父親節|二零二二年的父親節下一篇端午,五大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