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文史萬象 >>史海鉤沉 >> 國際博物館日|帶您盤點保定市的博物館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國際博物館日|帶您盤點保定市的博物館

          时间:2022-05-18     作者:保定老年網【转载】

          博物館之城——保定,閃耀“博物之光”

          博物館,是歲月的沉淀,是歷史的珍藏,是時間長河里的閃亮珍珠!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帶您盤點保定市的博物館——讓不會說話的歷史,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文化基因的寶庫,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橋梁,更是本地文化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集中匯聚。今天,是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現有的博物館不僅是城市最重要的無形財富,它們還留著共同的自然與人文的印記,每一件藏品、每一冊資料、每一幅圖畫,都無言敘述著古城不凡的過往。

          全市國有收藏單位館庫藏文物近2萬件,

          深厚底蘊浸潤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來,隨著我市打造“博物館之城”的提出,博物館已逐漸融入到了城市的發展中,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樸素力量浸潤著整座古城。

          市文廣旅局博物館處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4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68處,未定級文物單位200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居河北省首位。

          根據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全市國有收藏單位館庫藏文物近2萬件(套),三級以上珍貴文物2243件,其中,一級文物106件(套),二級文物455件(套),三級文物1663件(套)。舉世聞名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多件國寶級文物,均為我市出土,現為河北省博物院收藏。

          在我市,國家級非遺項目18項、省級99項、市級342項。從保定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到蓮池書院博物館、曲陽北岳廟博物館,館內眾多珍貴的藏品和它們所蘊含的悠久歷史文化,豐富著我們的精神家園。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保定博物館內景一角

          2021年6月,位于七一東路關漢卿大劇院東側的保定博物館正式開館。博物館的場館面積由之前的2100平方米增加到22200平方米,達到國家二級博物館建設標準。

          館內,設置了一流的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實驗室等配套設施,填補了長久以來保定市沒有文物修復實驗室的歷史空白。

          如今的博物館,展陳方式將傳統展示和AR、VR等全景呈現等科技展示相結合,全方位挖掘展現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我市特色地域文化,全史重現從舊石器時代淶水智人到當代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完整的歷史發展足跡。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古蓮花池

          ■蓮池書院博物館

          蓮池書院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80平方米。辟有六個固定展覽,一是蓮池書院展,二是保定作家群展,三是毛澤東在保定展,四是毛澤東生平石刻畫展,五是太行山根雕奇石展,六是古蓮花池今昔圖片展。

          目前博物館內的現存文物是1900年英法德意四國聯軍劫后余物和新中國成立后征集來的,除了碑刻之外,文物珍藏主要包括佛經、蓮花池景圖,明清時期的石獅、石虎、石人、鐵獅、鐵炮和古生物珊瑚化石等。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直隸總督署內景

          ■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占地30000平方米,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1991年對外開放至今,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三級博物館,是古城保定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據2021年12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現有藏品369件(/套)、珍貴文物57件(/套)。清代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直隸總督署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就是對它最好的贊譽。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保定水利博物院目前免費對市民開放

          ■保定水利博物館

          依托清河道署古建筑群建設而成的保定水利博物館,布展面積為1500平方米,共分為序廳區、古代水利展區、近現代水利展區、現代水利展區、青少年節水教育展區、清河道署展區,以及室外互動區,各具特色。

          作為我國迄今發現的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水利管理衙署,清河道署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見證了保定地區水利發展歷程,而水利管理衙署是水利遺產的重要類型之一。保定水利博物館的布展主題與清河道署的歷史功能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保定水利博物館布展在內容上分為古代、近代、現代和新時代,是歷史內涵展示與時代價值挖掘的結合。在形式上兼顧了室內室外互動體驗項目,同時征集有大量實物,這進一步使得該館成為水文化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太行博物館里的老式農具

          ■保定市太行博物館

          太行博物館是一家集紅色抗戰藏品展覽與紅色影視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綜合性民辦非國有博物館。博物館位于保定市蓮池區翔云街1號,占地11畝,館建面積4000余平方米,基于館長孟憲恒近20年的紅色收藏,現館藏紅色藏品數千件,藏品類別涵蓋抗戰實物、影視資料、老式膠片電影機及膠片。

          該館目前為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北省雙擁模范單位等,充分挖掘藏品的紅色歷史文化,做好教育工作,累計接待游客數十萬人。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圖片由網友提供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于保定市金臺驛街86號育德中學舊址,是全國唯一宣傳、展示、收藏、研究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的紀念展館。

          紀念館占地面積2278.4平方米,建筑面積1170平方米,展陳面積700平方米,設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陳列、育德中學校史陳列兩個基本陳列。紀念館館藏文物12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87件(套),主要是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有關的文獻、圖片、日記、手稿等遺存物。紀念館常年免費對觀眾開放,年接待量10萬余人,在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遺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經過長達多年“以文物保護”為原則的工程建設,目前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2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且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地道3000米、各種巧妙的地道口32個,街道上遍布的作戰工事、墻上一條一條的抗日標語以及十字街古槐保留至今的累累彈痕,無不向世人展示著冉莊人民勇敢頑強、勤勞智慧的斗爭精神。

          紀念館以“抗戰奇觀,地下長城”為主題,以冀中平原地道的形成、發展、完善及在抗日斗爭中發揮的特殊作用為主線,以冉莊地道戰為重點,向人們展示了冀中地道戰波瀾壯闊的斗爭史,頌揚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同時,館內現有收藏品379件,其中革命文物98件,并充實了大量的照片、圖表、雕塑、繪畫創作,利用豐富的陳展手法及互動模擬射擊、幻影成像、三維圖像、光電感應等高新技術讓展覽更具參與性。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游人參觀安國中藥文化博物館

          ■安國中藥文化博物館

          安國中藥文化博物館于2006年投建,總投資650萬元,展館面積1500平方米。博物館的整個展覽分中醫藥簡史、安國藥業發展史、解放后的安國藥業、藥文化與生活、藥材標本、現代中藥企業等六部分,以豐富詳實系統的歷史資料和文物展品,再現了祖國中醫藥史和安國行業的發展進程。

          目前,館內共展出實物500余件,圖片300余張。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80件(/套)。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北岳廟

          ■曲陽北岳廟博物館

          北岳廟位于曲陽縣城,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元500-508)年間,唐、宋、元、明、清諸代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的場所。占地面積17.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呈“田”字形。

          北岳廟博物館規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薈萃。主體建筑——德寧之殿是我國目前尚存元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規格最高的古建筑,具有建筑、壁畫、碑刻三大藝術價值。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94件(/套)、珍貴文物52件(/套),2020年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評定其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易縣博物館內部展陳

          ■易縣博物館

          易縣博物館位于易縣縣城西2.5公里處的易水文化產業園,總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展陳面積3000多平方米,陳列以“易水長歌”為主題,分設先民足跡、燕國風范、郡縣之制、維關福地、氣壯山河、夢想起航、易州流風、易州遺珍8個部分。

          易縣博物館是以易縣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陳列為基礎,展出文物500余件(套)。集中展現易水河畔的8000多年歷史文化。2020年12月,被評為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打造“百館之城、寶藏保定”,

          “博物館之城”未來可期

          2021年3月,保定市2021年第二次規委會審議通過中國古動物博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項目建設工程規劃,這座集收藏展示、科普科研、休閑旅游、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綜合性展館,不僅將講述著自然歷史故事,解讀動物生存智慧,還處處彰顯出保定元素。這座“亞洲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一度在朋友圈爆紅,引得市民無限期盼,也讓“博物館”這個詞匯,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保定人的生活中。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如火如荼的建設,只是我市打造“博物館之城”的一個縮影。2021年6月,“新四館”之一的市博物館正式開館。同年12月,保定水利博物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近年來,我市的“博物館之城”建設正邁出堅實的步伐穩步向前。

          讓不會說話的歷史 展現新保定的博物館的力量

          古動物博物館效果圖

          按照《保定市博物館之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2022至2025年,保定市將圍繞“燕趙風骨、直隸風韻、革命風華、京畿風范”,加大博物館之城建設力度,推動全市博物館進一步完善提升,打造“百館之城、寶藏保定”,博物館總數將達到100家以上。

          擁抱生活、親近市民的博物館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冰冷的文物成了鮮活的文化符號,將城市軟實力根植其中,展現著保定的文化風格、人文品質和歷史氣韻。走進博物館,感受到的將是厚重的自豪與認同,觸摸到的是滿滿的自信和驕傲!安┪镳^之城”這張城市“金名片”,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讓燦爛的傳統文化更好地浸潤當代生活,這是新時代賦予新保定的歷史使命。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