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建筑為體、文化為魂、非遺為魄、商貿為引理念,打造一條集文化體驗、休閑旅游、城市生活、主客共享為宗旨的“直隸第一街”
精雕細琢,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西大街款款而來
保護修繕5處文物、9處歷史建筑本體,業態運營上,西段為歷史文化體驗區、中段為活態文化體驗區,東段為休閑商業配套服務區。

始建于宋、成于元、興于清的西大街,是古城人民心中難以割舍的情節。
隨著古城保護更新項目推進,一條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西大街,正承載著老保定的記憶從現實向未來延展。
5月1日,帶著市民的關注與好奇,記者走進西大街,探訪西大街建設情況,聽西大街項目建設方與運營方,講述西大街的未來模樣。
腳手架林立工人忙碌,青石材質菠蘿紋路面配排水溝富有歷史街區風味,工程進度受疫情及材料供應影響在西大街與唐家胡同交口附近,兩層樓的第一客棧變化不大。“第一客棧建筑本體整體上保存較好,根據規劃設計意見以保留歷史原貌為好,在外墻面我們不準備有大的動作,但是在內部展陳等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方案,紅色文化會是最主要的元素!笔形陌l集團古城保護建設開發公司工作人員王樂超這樣告訴記者。聊著第一客棧的未來,戴上安全帽,記者穿過一片腳手架,走進了藍色圍擋內的西大街建設現場。放眼望,西大街兩側已經被林立的腳手架圍住,一些工人師傅正在墻面上忙碌,半圓拱頂門窗、裝飾線和花飾,在他們手中慢慢呈現新顏值。還有一些工人運輸著磚頭、沙土等建材,更有一些人在清理著建筑垃圾。從一間施工中的門臉里,走出一個滿臉塵土的老師傅,他對記者說:“這房子外邊看著還行,但其實有些年頭了,一動就往下掉土……等我們建好了,你們再來看,絕對是享受!王樂超告訴記者,結合西大街建筑遺存的年代、風貌、質量、層數以及其歷史功能,項目方將每棟建筑的保護與整治模式,分為五類:對街區內已破損的文物建筑進行修繕,原有建筑的結構不動;對規劃范圍內結構、布局以及風貌基本完好,但局部已變動的,按照傳統式樣予以修復;對規劃范圍內結構、布局、風貌尚可,但建筑或者院落大部分已改建的建筑,按傳統風貌和建筑形式進行整治或更新;對規劃范圍內結構、布局、風貌等已與傳統不協調,部分影響街區風貌的建筑,按傳統風貌和建筑形式進行改造;對與歷史風貌沖突較大、建筑質量較差、違章搭建或臨時搭建的建筑,破壞原街區整體布局和院落空間形態的建筑,予以拆除。西大街內部建筑正在整治與更新,但外部的路面已經初現模樣。“西大街平均路寬7.5米,主路面是用青石材料鋪成的,給人以直觀的厚重感。同時,路面部分專門做成了這種菠蘿面,還可以防滑!蓖鯓烦Q,青石路兩側專門配套了排水溝,便道則以青磚鋪就。采訪中,一些施工的師傅告訴記者,由于疫情封控和材料訂制受限,西大街的進度受到了一些影響,“比如我們需要的老青磚切片需要在邯鄲訂制。需要的門窗為保障歷史風貌效果需要在上海訂制,但在疫情之下,訂制工廠也受到了影響!打造一條集文化體驗、休閑旅游、城市生活、主客共享為宗旨的“直隸第一街”
正在重新整治、改造的西大街,一頭連接歷史,一頭承接未來,裝滿了千萬市民的殷切寄望。在西大街瞻岳門下,保定市古城管理委員會籌委會工作人員何曉楠告訴記者,西大街是保定古城的重要城市軸線,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國時期風貌特色,以商業建筑為主兼有衙署、學府、祠堂、金融、民居建筑的一條歷史文化著名街區,被譽為“直隸第一街”和“北方名街”。在建筑風格上,西大街沿街建筑以二層建筑為主,獨特的建筑風貌,坡頂灰墻、半圓拱頂門窗、立面有裝飾線和花飾,保存完好的磚雕工藝,形成了西大街“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畫廊。在歷史文化資源上,西大街有楊繼盛祠堂、賢良祠、第一客棧等文物保護單位,曾有參將署、同知署、布政使署等眾多衙署。近代為華北地區重要的商業街區,有第一樓、萬寶堂、鶴年堂、樂仁堂、中華書局、世界圖書館、商務印書館、直隸書局、稻香村、槐茂醬園等。在思想文化上,西大街是近代思想啟蒙、紅色文化承載地。直隸法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政府主辦的法律專門學校。第一客棧、協生印書局、賢良祠等一批紅色場館頗具影響。本次西大街改造遵循城市更新工作中微更新、漸進式原則穩步推進,在安全性拆除違章建筑前提下,以傳統工藝,保護修繕5處文物、9處歷史建筑本體,按傳統工藝維修建筑,修舊如舊。在充分展示古城風貌的同時,打造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集中展示區。何曉楠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 西大街總體立意為構建保定文化商業旅游金名片,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和主客共享的城市會客廳。堅持建筑為體、文化為魂、非遺為魄、商貿為引的理念,在規劃設計上,西大街西段為歷史文化體驗區、中段為活態文化體驗區,東段為休閑商業配套服務區。通過分段塑造、差異話題、合理引導文旅業態布局,打造一條集文化體驗、休閑旅游、城市生活、主客共享為宗旨的“直隸第一街”。通過美學、品質、文化、特色、國潮、魅力六種西大街展現方式,打造“中西合璧的建筑畫廊”與“多元交融的文旅游廊”相比此前備受詬病的自行車、殯葬用品一條街,未來的西大街業態如何,備受市民關注。對此,記者還專門采訪了負責西大街業態運營的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倪建新。為實現保定市“京畿首府、品質新城”的總體定位,實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文旅產業有機結合,倪建新稱,西大街以重塑 “直隸第一街”為目標,圍繞保定深厚的文化內涵,重點引入非遺活化博物館、老字號體驗、特色美食等,整體的業態規劃充分挖掘保定歷史文化內涵,并結合街區現狀,將非遺活化的文化屬性與民間“煙火”氣息相融合,打造有底蘊、有思念、有味道的西大街。為實現這一目標,西大街將歷史文化體驗區、活態文化體驗區、休閑商業配套服務區三大業態貫穿全街。歷史文化體驗區,以保定直隸文化、署衙文化、書院文化、瓷器文化、京繡文化、香業文化、茶道文化、酒文化、中藥文化等為主題,進行文化活化展示與體驗,打造有文化、有體驗、有美食、有美景的活化體驗空間。活態文化體驗區,以保定非遺文化與百年老字號為主,打造沉浸式觀賞與手工體驗,同時擬引入鐘書閣、嘻哈包袱鋪、老舍茶館等三大文化品牌業態,增強互動演藝、微劇場體驗。休閑商業配套服務區,擬引入星巴克、泡泡瑪特等時尚消費品牌,完善停車樓、游客中心、公共衛生間、休息、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倪建新告訴記者,在西大街整體規劃中,歷史文化體驗區作為街區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與載體, 其中,一牌坊(瞻岳門),是西大街的標志性構筑物;一祠(賢良祠),是西大街祠堂文化景點,打造愛國教育、廉政教育等各種黨政交流基地;一客棧(第一客棧),打造西大街高品質的美學住宿業態,打造紅色主題客棧、紅色主文創。西大街還有兩處書局,古城書局主要展示保定古城文史、書畫展覽、休閑體驗、藝術體驗等,直隸書局毗鄰第一客棧,與第一客棧院落相連通,提供書籍、文創、茶飲、沙龍等場所,這些文化景點充分展示保定深厚文化底蘊基礎上,實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文旅產業有機結合。倪建新稱,西大街將開設半俗齋博物館、民國瓷器博物館、保定酒博館。半俗齋博物館,展出樊世剛老先生生平收藏,藏品主要以藏畫類、書法類為主,包括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家作品;民國瓷器博物館,匯集民國時期精品瓷器,透過每個不同的器物的精湛技藝與巧思,全面展示民國時期的陶瓷文化與風采;保定酒博物館,打造“文化展陳+工法展示+品牌形象+消費體驗”多元化綜合酒文化博物館。作為擁有18項國家級非遺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大街的業態自然少不了非遺薈萃。倪建新稱,易水硯、古城香業、定瓷等都將體現在西大街。此外,結合文玩、字畫、文房四寶、古琴、花道、茶道等,西大街將打造八雅主題場館,體驗古代文人的雅致樂趣。還有十二手工作坊,包括陶藝坊、紫砂坊、根雕坊、面塑坊、銀飾坊、折扇坊、宮燈坊、油紙傘坊、剪紙坊、泥塑坊、古裝租賃館、旗袍定制等。這樣精雕細琢的西大街,將展露怎樣的新顏值,帶來怎樣的品質體驗,作為古城市民的你,期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