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文史萬象 >>史海鉤沉 >> 出自高陽的愛國將領就義前一句話,三百年后應驗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出自高陽的愛國將領就義前一句話,三百年后應驗

          时间:2022-04-19     作者:保定老年網   阅读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數不清的忠君愛國的義士。他們面對外來侵犯,總是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親冒矢石,奮不顧身。

            在明朝末年,有一著名良將,為了抵御滿清對中原大地的掠奪,率領全家反抗,最后整個家族幾乎都在抗清中犧牲,本人也自縊身亡。

           在他就義前喊出,只要我孫氏一人在,三百年后必滅清!

           國家危難挺身而出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女真族各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權。后金并不滿足于只是盤踞在東北一塊,他們對富庶的中原垂涎三尺,于是開始了與大明朝的戰爭。

           公元1622年,大明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孫承宗上書明嘉宗罷免原遼東經略王在晉,自請為遼東督師,前往鎮守遼東地區。

           孫承宗是明末的愛國將領,他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能臣。早先的時候,他只專注于文職工作。在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孫承宗以左庶子身份擔任皇帝的講師。

           但由于后金不斷地蠶食大明遼東地區的土地,而大明在遼東地區一敗再敗,使得孫承宗十分憤慨,他立志于殺敵報國,遂投筆從戎。

           公元1622年八月,孫承宗到達遼東,立馬開始實行他的遼東防御措施。

           他大力修筑防御工事,構筑炮臺,購買不少良馬訓練騎兵以便同后金的精銳騎兵對抗。

           同時,孫承宗還招募了不少流民把他們編入軍隊嚴加訓練,解決了遼東地區兵力不足的困境。

          在用人方面,孫承宗可謂是慧眼識英才,明朝后期在遼東地區抗擊后金的統帥幾乎都是由其發掘并提拔的,例如袁崇煥、祖大壽等。

           孫承宗不但善于發掘人才,還讓他們在合適的位置盡力發揮他們的才能。

           孫承宗在遼東督師四年里,正是他調度有方,后金在這四年間沒敢對遼東地區發動一次大的戰役。

           能讓后金不敢正眼窺視遼東,就足以證明孫承宗的軍事才能的造詣。

           在這四年里,遼東無大規模戰事,使得朝廷節約了不少錢財,也讓朝廷有了短暫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經過這四年的積累,遼東大明軍隊有十一萬精銳士兵,軍用器械幾百萬件,屯田五千頃,孫承宗在遼東的成績讓朝堂上許多大臣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但此時,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就盯上了孫承宗。由于孫承宗掌握遼東軍權,主政一方,自然成為了魏忠賢的拉攏對象,魏忠賢不斷向他示好,還贈送不少金銀珠寶。

           可孫承宗為人正派,不可能與魏忠賢這樣的奸黨同流合污,斷然拒絕了魏忠賢的拉攏。

           魏忠賢看拉攏不成,于是聯合自己的黨羽不斷向嘉宗誣陷孫承宗,而嘉宗也擔心孫承宗在遼東擁兵自重,于是下旨罷免了孫承宗。

           不計前嫌再度披掛

           公元1629年十一月,后金從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京城。京城內大為恐慌,崇禎帝急招孫承宗前來,令他全權指揮京城的保衛戰。

           孫承宗于是日夜親自查看京都城防,同時派人加強通州和山海關的保衛力量,讓這兩座城池與京都成互為犄角之勢。

           孫承宗還力保作戰潰敗的祖大壽,穩定了遼東將士們的軍心。在號召四方將士進京勤王之時,還安排大量勇士沿海守衛直達京城。

           正是在孫承宗緊密細致的安排下,后金這次突然進攻沒有取得任何的戰果。隨著各地勤王軍隊陸續到達京城,后金一看機會不大,遂退兵而逃。

           忠烈滿門以死報國

           公元1631年10月,由于小人誣陷,孫承宗又一次稱病辭官,回到了家鄉高陽城。

           而此時,大明已深陷內憂外患的局面,縱然孫承宗有萬般抱負,但朝廷不啟用他也讓他壯志難酬。

           公元1638年11月,滿清大舉進攻高陽成,此時已經75歲高齡的孫承宗仍然有著一腔報國熱血,他率領著全家子弟與高陽守軍一起英勇的抵擋滿清的進攻。

           無奈敵我力量懸殊,滿清很快地就攻破了高陽城。在這場保衛戰中,孫承宗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可謂是滿門忠烈。

           而孫承宗本人不愿意當俘虜,于是便自縊而亡。在他死前,他高聲喊道,縱然我孫氏一門就算只剩下一個人,300年后也將剿滅滿清!

           孫承宗生前這最后一句話,滿清為人當真,都只認為這不過是他死前喊的一句口號罷了。

           黑暗中的光明

           但冥冥之中有定數,滿清怎么也想不到,在1911年10月10號,武昌城的一聲槍響敲響了清朝滅亡的喪鐘,這就是著名的“武昌起義”。

           這一年由于是辛亥年,也被稱為“辛亥革命”,而領導辛亥革命的那個人,姓孫,叫孫中山。

           當時由于滿清政府的腐敗統治,中國遭到了列強的侵略,整個社會民不聊生,人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為了能推翻帝制,趕走列強,孫中山先生毅然挺身而出,冒著常人所不知道的風險,點燃了革命的火把,讓當時那個黑暗年代有了一束光明。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革命運動,讓腐朽的滿清政府退出了歷史舞臺,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統治。

          這場運動不僅讓華夏的工業水平接下來蓬勃發展,最重要的還是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孫中山先生一生的愿望就是推翻滿清,再造中華,讓華夏大地的人民過上平等自由和平的生活,這也與三百多年前孫承宗的心愿十分相仿。

          雖然孫中山先生和孫承宗姓氏相同,這很大可能是歷史的巧合,孫中山先生也未必了解孫承宗的心愿。但他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祖國繁榮富強。

          雖然孫承宗已經就義幾百年了,但他的精神將會永遠流傳于后世,他的精神將會鼓勵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奮勇向前,為我們的祖國再創輝煌。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