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58sha"><option id="58sha"></option></td>
      1. <pre id="58sha"><label id="58sha"></label></pre>

          首頁 >> 文史萬象 >>國學文化 >> 青年時看遠,中年時看開,老年時看淡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青年時看遠,中年時看開,老年時看淡

          时间:2022-03-04     作者:保定老年網   阅读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

          這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

          蘇軾二十歲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中年以后,從北到南,卻是接連被貶,直到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島。就是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蘇軾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觀其一生,可以用三句話概括:青年時看遠,中年時看開,老年時看淡。

          這種人生態度,值得我們這些后來人學習。

          • 青年時看遠

          北宋大文學家王安石有一篇散文《傷仲永》,故事如下。

          有一個方仲永的小孩,不曾讀過書,卻在五歲時就能夠寫詩作賦,文采斐然。

          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就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方仲永的才能就慢慢消失了,等到他二十歲時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

          只是因為方仲永父親的短淺目光,就埋沒了一位天賦異稟的孩子,這是何等的荒唐!

          若是你覺得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古時,那就來看看另一件事。

          前兩年,人民日報在微信上發過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公然批判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里,虛度光陰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學生們。

          1000.jpg

          這些年,各大院校本碩博學生被勸退、被開除的事情屢見不鮮。

          一些學生到了大學以后徹底放松了自己,混學分,混文憑,對學習沒有基本的敬畏感,每日醉生夢死。

          說到底,就是這群年輕人看得不夠遠。在最該努力的年紀,卻選擇了享受。

          回望古今,凡有大成就者,皆是青年時便心懷壯志,心系遠方之人。

          蘇軾在年幼時,在書房門前寫了一幅對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他從小就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每天廢寢忘食的學習。

          因此,才能夠有后來的從先秦百家,漢代大賦,再到唐代詩歌,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的蘇軾。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付出和收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會逐漸形成兩種人,一種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種因懶散而失敗。

          只有志存高遠,才能找到奮起的動力、前進的航標。

          所以,青年人要腳踏實地,行得穩、看得遠,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玩樂,而是要懂得沉下來學習知識,實現心中的抱負。

          1000.jpg

          • 中年時看開

          青年時一帆風順的蘇軾,中年時卻嘗遍了人生的苦辣甜酸。

          公元1079年,蘇軾迎來了人生最大的劫難,也是他一生的轉折點——烏臺詩案。

          42歲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是一個毫無實權的低微官職,這對滿腔抱負的蘇軾而言,是何等大的打擊。

          可他面對那些苦難卻能看得很開:身處順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身處逆境,他能承受最壞的。

          他從不會因為命運的磨難而意志消沉,反而在此期間創造出了許多豪邁大氣的不朽名作。

          一如蘇軾詩云: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命運的打擊,無論好的壞的,他都能變成生命里的風景。這大概就是蘇軾的魅力吧。

          人這一生,苦樂參半,肯定會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沒有誰會是一帆風順的,凡事看開一點,保持一個好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將來才會過得更舒心灑脫,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痛苦時,學會把自己肩上的負擔減輕,輕松前行;

          難過時,學會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去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壓力;

          開心時,更要學會分享,把自己的快樂傳播給他人。

          正如作家白落梅所說:

          人生一局棋,關于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

          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

          若用平和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了。

          若用復雜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凡事看開,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藥,幫助我們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

          1000.jpg

          老年時看淡

          紹圣四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

          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他卻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

          人生如登樓,一歲一臺階?催^一句很經典的話:

          你從8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2樓往下看,全是垃圾。

          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當人生到了老年,就應如同高樓觀物,看淡煩惱,珍惜美好。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沒有豪華別墅,能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便是幸福;

          沒有萬貫家財,家人健健康康團團圓圓便是幸福。

          當你看淡了很多無謂的東西,才發現接下來還有更好的在等著你。人生處處有磨難,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當你看淡了很多無謂的東西,才覺得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無論發生什么,都會微笑面對生活,不焦躁、不抱怨,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蘇軾的一生讓我們明白:

          青年人要志存高遠,不可沉溺于玩樂,才能活得自在廣博;

          中年人要洞察世事,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活得豁然通達;

          老年人要淡泊從容,不為物欲而牽絆,才能活得談定從容。

          人生的道路很長,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不如意事常八九。

          漫漫人生,一時的風雨其實并不算什么。

          如同潮漲潮汐,花開花落,人生的起起伏伏也是世間常態。

          風雨人生,困難逆境無可避免,我們需要的是,在逆境中保持一顆淡然豁達的心。

          不管世事滄桑,不論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無論風風雨雨,愿我們都能像蘇軾那樣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草草久久精品免费看